8月21日上午,2025年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家赋能特训营”在德勤书院正式开班。此次特训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德勤承办,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以及工信部关于人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工作部署,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为北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特训营计划培训企业600家,分6期开展,每期集中培训4天,通过名家授业、实战导航和星光夜话三类课程,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赋能加速器”。一是体系培育靶向发力。构建“4+5”特训体系,以政策领航、战略突围、资源破壁、生态共生四大维度重塑领导力;联动五维专家护航团,形成“政企学研资”五位一体培育闭环,精准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需求。二是政策服务直达快享。局处长现场解读产业规划、资金申报、人才落户等政策,四大交易所专家指导上市合规路径,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干部驻场建档并定制“一企一策”方案,助力企业精准把握发展战略,便捷享受政策红利。三是资源对接高效精准。首创“黄金48小时”资本对接机制,组织头部基金、券商开展“多对一”路演精准指导,推动资源快速链通,助力企业高效融资。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三破万”,即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破万家、营收规模破万亿元、总市值破万亿元,已成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相比“十三五”末,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长12倍,“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10倍,北京正从“技术创新高地”向“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跃迁,产业发展初步实现“高精尖化”,十大高精尖产业全部达千亿级。
苏国斌指出,北京市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领域领先全国跑出“加速度”,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入新产业链提供新契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锚定细分赛道,加大早期布局和赛道深耕力度,抢占未来产业链话语权,做专业赛道的“单打冠军”;紧盯细分领域技术难点,加大研发投入,做“技术突破”的创新尖兵;落实好工信部“三新一强”工作要求,着力填空白、补短板、强韧性,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做重点产业链的“配套专家”,持续引领北京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