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北京市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袭击,多地面临通信中断、物资短缺的紧急考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作为工业装备与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迅速启动应急联动机制,统筹协调辖区内科技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其中千寻位置与卓翼智能分别以卫星通信、无人机投送技术双线驰援,为防汛救灾注入“科技暖流”。
统筹协调 让“北斗信使”打通通信梗阻
针对怀柔区190个村庄受降雨影响部分区域通信中断的情况,北京市北斗行业重点企业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紧急调配应急物资。7月31日,千寻位置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京国瑞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统筹协调与支持下,向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的北京市怀柔区紧急捐赠100余套“北斗信使”卫星通信终端,助力受灾地区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为防汛减灾贡献一份力量。
北斗三号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可对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有效补充。作为北斗技术普惠化的重要成果,千寻位置研发的“北斗信使”可以让每一台手机接入此项北斗卫星通信服务,实现在无移动通信网络的环境下,上传位置信息、一键SOS求救、一键报平安、北斗卫星消息收发等功能,为被困群众与救援队伍架起“生命联络线”。
作为北斗产业在京重点企业,千寻位置的技术应用正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推动“卫星技术普惠化”的成果体现。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与场景开放,北京已培育出一批北斗应急应用标杆企业。此次“北斗信使”的快速投用,彰显了卫星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保底”作用。
科技破局 无人机架起“空中物资生命线”
在密云区石城镇黄土板地山体滑坡现场,道路阻断导致救援人员与物资无法进入,村民陷入“断网、断电、断粮”的“孤岛”困境。卓翼智能推动启用ZMD60(运输版)无人机系统参与救援。
该系统融合5G实时监控、AI路径规划与自适应气象感知技术,单次可精准投送60公斤物资,在暴雨间歇期穿梭于高危山谷,累计运送粮油、发电机等物资数吨。救援人员通过“地面指挥平台+空中无人机”的可视化管理,实现物资运送全链路追踪,既规避了二次塌方风险,又创下复杂地形下的高效救援纪录。
科技赋能 夯实应急体系现代化根基
从“北斗信使”填补通信空白,到无人机突破地形限制,此次防汛救援中,科技力量成为破解应急难题的关键变量。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始终以“政策引导+场景驱动”模式推动技术创新,既支持企业打磨“硬核装备”,又搭建应急场景让技术“有用武之地”。
下一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持续深化“科技+应急”融合,推动更多卫星通信、智能无人系统等技术纳入城市应急储备体系,让科技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引擎,更成为守护市民安全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