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发布 > 工作动态

四个方面重点发力!支持北京机器人企业深化技术与产品创新!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7-21 10:31
【字体:打印

微信图片_20250721102059.jpg

7月18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2025上半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级领导王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都市产业处(食品产业处)处长邹根红,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字产业处副处长张金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等出席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北京支持机器人企业深化技术与产品创新,拓展机器人规模应用的考虑和举措。

北京机器人产业总体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特别是在新兴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处于国内领先阵营。北京市将机器人作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下一个颠覆性产品,统筹规划、战略布局,紧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持续深入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高水平创新发展,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创新高地。

当前,我市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突破式发展。为抓住即将到来的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我们坚持“整机牵引带动、具身智能赋能、场景应用推广”的总体发展思路,把人形机器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新动能,重点在“建平台、建设施、建体系、建场景”四个方面发力,实施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体讲:

第一,“建平台”就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加速技术突破。我们在海淀区发起成立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引育20余个医疗机器人项目,加速突破多自由度智能力控、5G远程手术体系、单孔蛇形臂等一批全球领先的关键技术。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并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动智源研究院、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推动长时稳定运控等机器人本体关键技术和长程思考、泛化执行、实时纠错反思等具身智能共性技术的加速突破。

第二,“建设施”就是构建高质量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创新。我们聚焦高质量具身数据这个行业发展核心痛点,启动建设开放共享的北京具身智能数据统筹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数据采集标准统一、异构数据集互联互通难题,统筹国内各区域相关数据集建设成果,服务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同时,组织开展低成本高效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标注和机器人自主强化学习数据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探索真实场景作业数据采集模式,打造“数据采集-模型训练-能力评测”全流程闭环的高质量数据服务基础设施。

第三,“建体系”就是打造智能制造体系,树先进制造标杆。针对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所面临的零部件标准化、装配工艺标准化、测试体系规范化、生产设备自动化等难题,结合产业发展阶段特点,启动建设了北京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中试验证平台,发挥北京市智能制造资源丰富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相关标准和关键技术探索。同时,围绕人形机器人整机供应链,积极布局关键部件研发生产和精密加工能力建设,打造贯通全产业链、高水平自主可控的整机先进制造标杆。

第四,“建场景”就是推动高价值场景开放,实现规模应用。从需求侧发力。在园林、教育、水务、制造业等场景选择一批试点单位,梳理18类场景需求,征集并部署50余款创新产品进场景试点应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区域还发布了未来两年在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等9个典型场景,超万台、近50亿元的智能机器人应用需求。在政策上创新。连续3年通过机器人创新产品首试首用奖励政策,支持199款机器人产品进入134个场景完成试用迭代。到场景中落地。4月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举世瞩目,6月人形机器人足球联赛广受关注,8月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报名踊跃。后续,机器人大世界、机器人4S店、机器人餐厅、机器人酒店等创新场景还将陆续点亮,持续保持我市机器人场景活力和产业热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衷心期待能够帮助北京机器人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支撑北京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将北京打造成为全球机器人应用标杆城市。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

问题:听闻今年8月份北京要接连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能请您介绍一下两个活动的情况吗?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今年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设置论坛会议、展览展示、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4大板块,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机器人智能新篇章,为全球机器人应用落地提供新思路、新启示,约200家机器人企业将集中展示各自最新研发成果。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将于8月14日至17日在国家速滑馆举办。竞赛项目分为主体赛事和外围赛事,主体赛事侧重人形机器人技能竞技,包括田径、足球、舞蹈以及物料搬运、药品分拣等竞技赛、表演赛和场景赛3大类21个赛项;外围赛事侧重趣味性和观众的互动性,包括乒乓球、篮球等5个赛项。

目前,距离运动会召开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正全力以赴做好比赛筹备和各项保障工作。7月15日,我们在八达岭长城组织了机器人运动会“能量传递”活动,由8台人形机器人作为“火炬手”,完成了象征机器人生命之心的“能量方块”的传递。完成传递后,这些机器人还将佩戴“能量方块”,在遍历首都“双奥遗产”等体育、文化和科技地标后回到运动会主场馆,将所有能量方块汇集后组成“智芯”并在开幕式上点亮。

为做好本次运动会的赛前测试和赛队训练,我们在国家速滑馆建设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其中足球配套区域已于7月初投入使用,每天都有十余支赛队五十余位高校学生进行足球训练。用于5V5足球比赛的“熊猫眼”核心区与场景赛训练区也将在本月中下旬陆续投入使用。

目前,已经有百余支队伍通过线上系统完成了比赛注册。在此,我们也向全球机器人企业、创新团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机器人俱乐部及机器人爱好者发出邀请,欢迎大家积极报名参赛,共同见证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全球盛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