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发布 > 工作动态

创历史新高!占全市GDP比重达36.2%!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7-21 10:24
【字体:打印

微信图片_20250721102059.jpg

7月18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2025上半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级领导王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都市产业处(食品产业处)处长邹根红,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字产业处副处长张金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等出席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级领导王滨

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首都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面对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复杂局面,全市经信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战略抓手,聚力推动产业经济在稳的基础上力求进、在进的过程中提质效,主要指标运行好于预期,为首都“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今年二季度,首都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延续了良好发展态势,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鲜明特征。下面,我向各位具体介绍相关情况。

一是经济发展筑牢“压舱石”。首先是规模贡献再创新高。我们坚持把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国家资金支持,精准施策培育增量,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2%,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提供了核心支撑。第二是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在政策牵引与市场拉动同向发力带动下,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均呈现快于一季度的加速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35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已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5月信息软件业实现营收接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增长28.8%,规模、增速均居全市各行业首位。第三是投资动能持续迸发。依托高精尖产业资金、基金政策,强化“两重”“两新”项目牵引,聚焦整车及零部件、算力中心等重点领域攻坚突破,上半年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463.3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信息软件业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同比增长1.6倍。京津冀汽车生态港顺义园等重大项目如期开工,集成电路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工业、信息软件业两个行业合计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100%,为全市投资升级注入强劲动能。第四是市场活力加速释放。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在京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4.2%和95.9%,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逐月抬升,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再次回归景气区间,经济发展预期持续向好。

二是新质生产力培育驶入“快车道”。我们深入实施国家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迭代升级,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一方面,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深度推进,在氢能通用航空、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新建一批创新中心和中试平台,全国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基于自主指令集的高性能处理器芯片等新技术新产品相继发布;成功创建海淀、昌平2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天工”机器人、小顽童 N2机器人斩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冠亚军,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即将亮相亦庄。另一方面,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集成电路重点项目稳步推进,4款车规级芯片批量应用,小米YU7、理想MEGA改款、享界S9增程版等多款新能源车型发布,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持续发挥“主引擎”作用,增加值上半年分别增长16.7%和24.6%。上半年全市生产整车71.3万辆,同比增长24.8%,其中新能源汽车26.2万辆,同比增长1.5倍。医药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围绕产业发展堵点迭代推出新一轮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北京疫苗检验中心顺利完工,美敦力、阿斯利康、辉瑞、首药控股等一批国内外顶尖医药研发机构相继落户,7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9个AI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均居全国首位,12家企业跻身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单。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上半年新增1家灯塔工厂、149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全市绿色工厂累计建成212家,绿色企业比例达到27.2%。全市高端制造业发展持续向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6.8%。

三是数字标杆城市建设实现“新跃升”。“人工智能+”行动全面起势,着力建设“人工智能第一城”,专项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强化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全方位加快大模型商业化应用突破。目前,在京人工智能企业已突破2400家,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新增智算供给1.1万PFlops,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工厂建成投用,百度发布全球首个多模态数字人,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齐头并进;制度创新成效显著,出台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意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达13亿条,完成全国首笔城市测绘联合数据交易,1-6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新增数据产品241个,场内交易规模同比增长60.8%,北京数据资源集聚优势得到全面激活和增强。《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新增测试牌照超200张,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版顺利建成,全市600平方公里路侧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部署。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扩容,空中客车等10家外资企业获工信部试点批复,开放型数字经济生态不断完善。全球影响力加速提升。高水平举办全球数字经济大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办会,发起成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联合40余个国际核心城市,深化数字基建与跨境规则协同;“数字友好城市”理念获国际共识,发布《全球数字友好倡议》并落地可持续创新实验室,16家领军企业入驻北京出海基地,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北京智慧。技术首发首秀引领前沿,成立“中国数据街”智能数据标注基地、朝阳北部科创带运营中心,全球首发“天枢”医疗大模型等硬科技成果,发布“北京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技术友好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四是企业服务打造“强磁场”。我们着力构建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企业服务生态。精准施策支持重点领域发展,高精尖产业资金分3个批次向17个重点方向精准投放,累计支持企业500家,累计支持金额接近20亿元,支持规模与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针对性制定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十余项专项政策,实施“一链一策”精准滴灌;围绕深化国际产业合作,印发促进高精尖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方案,24条举措保障外资平等权益;围绕以优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出台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助力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时尚创新策源地与潮流引领地之一。启动2025年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企业名单制定,政策申报首月超800家企业积极申请,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厚植发展沃土培育经营主体,目前,我市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483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优质企业梯队不断发展壮大。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针对中小微企业2000万以内的首次贷款给予补贴,专精特新专板企业股权融资总额超56亿元。积极发挥政策扶持作用,发布2025年中小企业服务券工作指南,上线128款服务券配券产品,涵盖数智赋能、绿色低碳和高端时尚三个领域,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使用大模型应用等9个方向的服务产品,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满足其创新发展的应用需求。

当前,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全球贸易体系与规则受到严重冲击,不仅给全球经贸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极大变数,也对我市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坚实的底气战胜眼前困难。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持续优化的发展生态以及不断释放的创新活力,我们必将牢牢稳住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持续巩固向好态势。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