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4月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严格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打出政策惠企、金融暖企、平台兴企、服务助企“组合拳”,持续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本市中小企业运行情况
2023年,随着扩内需、减税费、促民企、活资本等一系列经济稳增长政策出台实施,全市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梯队培育成效显现
2023年,全市新设企业近30万家,高于近三年平均水平,在营中小微企业约为201.4万家,同比增长10.05%,日均新设中小企业近800家。累计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1164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8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连续两年位于全国各城市之首。
(二)市场预期有所恢复,创新动力持续增强
随着国家和市级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持续发力,中小企业主要经营指标有所提升,市场预期处于恢复阶段。从统计数据看,2023年12月末,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共3.6万家,1-12月实现营业收入8万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总额5873.3亿元,同比增长54.4%。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研发费用1486.1亿元,同比增长0.2%,全年企业认定登记技术合同7796.5亿元,同比增长4.8%。
(三)重点企业引领发展,专精特新贡献突出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头羊”,对经济贡献作用显著,就业带动能力强劲。全年规模以上专精特新工业企业产值3224.4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专精特新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016.9亿元,同比增长6.1%,呈稳步发展态势。2023年,全市专精特新上市企业153家,占上市企业总量的三分之一,总市值超1万亿元。全年实现净税收超360亿元,带动就业近60万人,户均从业人员83人/家,是全市中小企业平均水平的9倍。
(四)融资活动保持活跃,贷款利率维持较低水平
2023年,北京辖区共有上市公司475家,占全国A股上市公司的8.9%,各辖区中排名第三,总市值16.6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1.3%,各辖区排名第一。融资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12月底,北京市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575.7亿元,同比增长23.0%,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9.6个百分点,有贷户数为113.9万户,同比增长50.1%。利率方面,12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4.08%,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二、政策供给
完善惠企政策工具箱。印发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全面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专属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做优做强;针对受特大暴雨灾害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出台系列帮扶措施,支持企业灾后恢复发展。
推进政策解读和触达。聚焦解决惠企政策“难找、难查、难用”等问题,优化北京通企服版APP功能,完善“指尖上的企服平台”,已归集惠企政策2.7万条,推送政策超200万次,实现从“企业找政策”转向“政策找企业”,有效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营商环境
切实降低企业经营负担。持续推进组合式税收优惠政策,全年本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850亿元。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印发《2023年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2023年全市共检查收费主体410余户,推动退还各类费用超6亿元,惠及企业2.02万户次,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1.45万户次。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预留中小企业采购份额提高至40%,其中预留给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70%,结合评审优惠、信息公开、合同确权、提高首付款比例、缩短付款周期等方式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力度。2023年本市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超700亿元,占全部合同金额的近八成。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制定《北京市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前50天完成纳入国家台账的清偿工作,排名全国前列。同时,进一步做好日常投诉线索办理,2023年为中小企业化解欠款3.49亿元。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形成“多口受理、协同处理、一次办成”的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和信用修复主动告知机制。推行以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信息查询工作,实现“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
完善服务企业机制。建成覆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目前,68个市级部门和16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入驻市政务服务网,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应上尽上,市区两级依申请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
营造关心企业发展浓厚氛围。搭建“专精特新研究院”宣传平台,成为全国首档关注专精特新企业的纪实观察类节目,两季24期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1亿,全网视频播放量超6亿,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实现“专精特新”破圈传播。
四、创新发展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升级。发放中小企业服务券,在人才培训、成果转化、法律咨询等领域遴选200余款优质产品,以“集采降价和财政补贴”的方式为近千家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全年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和中央资金支持企业约750家,支持资金约56.9亿元。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共支持硬科技领域科技型小微企业1200余家,支持资金近1.5亿元。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推荐昌平区获评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数智转型”行动,为单户企业提供最高100万元资金奖励,助力超500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搭建“专精特新融通发展”平台,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央企、市属国企、上市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提供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服务。实施“融通入链”行动,组织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系列活动,吸引100余家中小企业参与“揭榜”。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高质量举办“创客北京”品牌赛事,2023年共吸引5053个项目参赛,创历史新高,34个项目入围国赛500强,排名全国第一。结合企业融资需求,联合十余家金融机构为参赛项目量身定制20多款成本低、额度高、放款快、授信长的专属金融产品,帮助参赛企业和团队融资近百亿元。
五、金融支持
优化首次贷款补贴政策。制定发布《北京市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补助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扩大政策覆盖面,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自首次放款后一年内所有放款,对贷款企业按照贷款额和担保期限给予年化1%的贷款贴息和贷款担保贴费补助。进一步提升政策获得便利度,变“事后审批”为“见贷即贴”,大大缩短首贷贴息流程,企业端“免申即享、即时兑付”,已对近2万家次中小企业补贴资金1.3亿元,涉及贷款金额超200亿元。
提升贷款服务中心服务能力。依据企业融资意向调整进驻金融服务产品,22家入驻银行共提供170款金融产品,其中小微企业较为关注的信用贷产品占比38%。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登记业务全年申请3.64万笔,涉及金额超1300亿元,审批通过2.66万笔,涉及金额约120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占比99.5%。
推动融资担保业务持续增量、扩面、降费。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融资担保规模290.5亿元,同比增长21%;平均担保费率1.0%(不包含再担保),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规模与费率均达近5年最好水平。
实施中小企业“千亿畅融”行动。联合金融机构发布“专精特新贷”、“专精特新担保”、“专精特新险”等特色金融产品,其中“专精特新贷”产品惠及企业超4000家,落地融资金额超1600亿元,节约融资成本超5亿元。
发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坚持“投早、投小、投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扩大创业投资供给,累计投资近1400家中小企业,实缴出资269.3亿元,其中投资初创期及早中期企业金额占比近80%,投资高精尖领域企业金额占比超90%,已累计诞生43家海内外上市企业。
六、服务保障
强化重点企业上市培育。动态调整专精特新企业拟上市服务库,举办11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训走进各区活动,参训企业超1000家。在全国首批设立“专精特新”专板,已有超200家企业进入专板培育,助力北京中科仙络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通过“绿色通道”审查机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
构建立体化服务体系。培育认定163家市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1家双创示范基地、3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11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遴选汇集合作服务商1600家,实现中小企业服务全生命周期、全行业领域覆盖。
优化服务包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市、区、街乡三级联系服务,通过市领导调研走访和部门会商制度,为企业“一对一”解决个性化问题和诉求,全年服务企业1.4万家,为企业解决37022项诉求,办结率99.5%,满意率99.9%。
加强运行监测和数据分析。建成全市中小企业基础数据库,已累计汇聚数据超20亿条,为中小企业画像、政策匹配、信用评估提供大数据支撑。设计发布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全面反映我市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态势。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全市新增参保创业单位6.65万户,带动就业岗位29.06万个。组织专精特新企业走进高校系列专场招聘会,提供近1000个岗位,促成企业和高校优秀人才精准对接。
2024年,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高效率推进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坚持普惠发展和重点培优两手抓,进一步完善全要素的资源保障体系、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管理体系和梯度成长的培育体系,以精准政策引导市场预期,以贴心服务营造更优环境,以专精特新铸强发展之路,全力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首都中小企业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