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处认真落实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形成全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这个中心,切实按照全委工作的要求,扎实有效推进处室工作。现将上半年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1-5月镇村企业运行情况
截止到5月底:镇村企业预计实现总收入累计完成1576.6亿元,同比增长14.1 %;实现增加值277.1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利润总额76.9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工业增加值168.1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56.2亿元,同比增加9.5%。总体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
二、2011年上半年镇村企业处开展工作情况
(一)切实做好镇村企业工作要点的制定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2011年全市镇村企业发展改革工作,依据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农委《关于推进镇村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京经信委发﹝2010﹞135号),制定了《北京市镇村企业2011年工作要点》(京经信委发﹝2011﹞13号)。“要点”涵盖了加强镇村企业运行分析,强化镇村企业政策指导;推动镇村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搭建市场平台,加强品牌建设;深化镇村企业改革,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企业素质培训等重要内容。“要点”的制定,对开展镇村企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切实做好折子工程的落实
按照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折子工程安排,我处进行反复讨论、研究,听取各相关处室的意见,结合我处职责的要求,提出了新农村折子工程的工作安排,已报委主要领导阅批。“折子工程”包含了加强规划指导,推动项目发展,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培训,提高企业素质等重要内容。
(三)不断加强镇村企业统计分析、运行调节
深化统计分析,加强数据跟踪,注重运行调节。坚持月报制度,确保各项经济社会指标的及时性、准确性。坚持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制度,及时召开了13个区县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互通情况,交流经验。5月底我处组织区县统计人员参加了农业部在青海西宁组织的镇村企业统计工作培训。通过培训使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强化了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
(四)继续开展镇村企业实地调研工作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和区县、乡镇政府的具体运作下,郊区54个市级镇村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在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和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镇域经济发展,带动了郊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矛盾和困难。日前,我处对郊区54个镇村产业基地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主管领导提交了书面调研报告。“报告”从镇村产业基地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清理整顿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有效防范遏制工业领域、镇村企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依据委主要领导要求,我处会同相关处室对我市工业领域、镇村企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进行了调研,并作了书面汇报—《关于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情况的报告》。“报告”反映了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呈报了委领导。
(五)认真办理政协委员的建议
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对协办的一项提案(0873号),与相关部门认真沟通,及时反馈了书面材料,有效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完成。
(六)组织镇村企业素质培训
我处与北京通信信息协会、农民就业指导中心合作,以镇村推进两化融合为主题,制定相关工作方案,重点开展了远郊区县镇村企业高管的信息化意识和规划管理培训。目前,我处与合作机构正在全市各区县就培训、交流等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受到区县、企业好评。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镇村企业运行分析
积极探索镇村企业统计指导体系研究和改进措施,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改进镇村企业运行分析的针对性。按照行业运行规律、区县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指标体系,实施重点企业跟踪分析,提高镇村企业运行调节的及时性。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个案分析,着力在企业项目建设、市场开拓、体制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二)有效促进企业聚集发展
深入镇村产业聚集区尤其全市“工业大园”调查研究,提出镇村产业聚集区进一步规范发展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促使镇村产业聚集区进一步朝着集中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镇村企业有效聚集,提高镇村企业发展效率。
(三)积极推动镇村产业结构升级
以特色产业为重点,以“专精特新”为方向,宣传国家、北京市有关产业政策,给出镇村企业产业选择建议,加快培育符合首都功能要求的特色产业。以推进镇村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为方向,全面完成企业信息化提升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和提升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北京市产业政策、企业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实现结构升级和产业优化。以节能减排为原则,强化节能减排措施,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镇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任务。
(四)进一步推进镇村企业开拓市场
引导和支持镇村企业开拓市场,搭建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产品进超市的平台,深化“农超对接”工作,推动郊区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产品进入首都高端市场,促进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同时进一步探索“农超对接”长效机制,在规模、层次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使更多企业收益。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贸易洽谈会、展销展览会,促使企业深入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五)继续深化镇村企业素质培训
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育镇村企业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生产经营技能人才队伍,促使镇村企业人才队伍整体提升,引领整村企业持续发展。着力加强与区县沟通,形成具体工作安排,制定具体培训方案,有重点、有层次、有质量完成一定人次的培训任务。积极推进镇村企业职业技能开发,加快镇村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镇村企业产业园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服务平台。
(六)积极推广企业发展典型经验
着力加强企业在项目培育、市场开拓、改制上市、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典型作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宣传、推广企业发展改革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七)加强政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探索镇村企业发展政策,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运用政策资金支持镇村企业发展。加强区县经信委、镇村产业聚集区镇村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工作,推动镇村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跃上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