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按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部署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对于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保障科技长远发展、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支持情况
《深圳市关于印发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实施办法的通知》《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均提出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布局完整、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创新载体发展体系。
三、北京市创新政策
序号 政策法规 文号
1 《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京政发〔2019〕18号
2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
3 《“十四五”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 /
1.《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超前规划布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动在国家亟需的战略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设立科学研究基金,加快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承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深入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推动更多重大任务在京落地。加强部市会商、市区联动,优先保障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所需土地、空间等基础条件。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着力打造竞争新优势。
2.《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国家实验室、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打造多领域、多类型、协同联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强在京已运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统筹,加快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模拟装置、转化医学研究设施等项目建设运行。聚焦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实施。
3.《“十四五”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支持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全力保障、推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建成投用。持续争取国家层面在京布局能源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相对集聚、协同联动、体系发展”的大科学设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