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商业航天是推动航天产业发展、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针对北京市对商业航天产业的政策扶持、服务保障、投资护航、生态营造等内容,近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独家专访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航空航天产业处处长周斌。
据周斌介绍,目前北京市商业航天形成了“南箭北星”产业布局:以经开区为中心,集聚了一批商业火箭企业,形成了“南箭”产业集群。以海淀区为中心,集聚了一批卫星制造、运营、应用服务企业,形成了“北星”产业集群。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市财政局从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出发,首创了商业航天发射保险贴费政策,现已连续四年实施补贴,支持了数十个项目。
为抓住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未来机遇,周斌介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计划在现有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支持政策,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支持,此项工作已经在推进中。同时,北京商业火箭企业目前也在可重复回收利用火箭领域深度布局,预计2024-2025年可取得关键突破。
记者提问: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打造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新赛道。1月21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在你看来,商业航天未来的机遇如何?
回答:
未来,商业航天将呈现出发展潜力大、市场规模广、增长速度快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广阔的发展机遇。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到商业航天产业,为商业航天产业未来发展释放了良好信号。
北京作为商业航天价值发掘和产业布局的先行者,北京经过几年努力,一定程度上已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发展要素,具有抓住新发展机遇的能力和产业基础。
记者提问:
全国其他地区也在布局商业航天产业,给予了比较优惠的产业、土地和税收政策,北京应该如何抓住商业航天的发展机遇?
回答:
为抓住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未来机遇,北京需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继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协同发展。目前,北京市商业航天形成了“南箭北星”产业布局:以经开区为中心,集聚了一批商业火箭企业,形成了“南箭”产业集群。以海淀区为中心,集聚了一批卫星制造、运营、应用服务企业,形成了“北星”产业集群。未来,市区两级会继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好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推进经开区、大兴区等区的“南箭”产业集群,海淀区等区的“北星”产业集群建设。同时,要充分引导北京市火箭研制、卫星研制、应用与运营服务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与整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要市区联动做好政策支持。2021年初,北京市就发布了全国首份专项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专项政策《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我局和市财政局从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出发,首创了商业航天发射保险贴费政策,现已连续四年实施补贴,支持了数十个项目。同时,经开区、大兴区、丰台区也陆续发布区级有关政策,市区两级商业航天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未来,我局也计划在现有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支持,此项工作已经在推进中。
三是要深度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商业航天作为未来产业,具有鲜明的科技属性,必须以创新作为驱动,以人才作为支持。同时,又有着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三高一长”特征,对资金投入有着较高的需求。做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是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商业航天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的协同参与。在这方面,北京市的一大优势是集聚了航天科技集团、科工集团、中科院所属院所、清华、北航、北理等多家院校,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必须要发挥好这一点。
四是要聚焦突破关键技术。商业航天企业要在愈加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从国内视角看,虽然北京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全国各地均在纷纷布局商业航天,产业竞争激烈,技术研发突破是北京商业航天产业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国际视角看,我国企业与SpaceX相比,在可重复回收火箭等领域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进而导致了卫星发射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五是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国家航天工程、项目。商业航天企业是“航天国家队”的有益补充,目前北京市一些企业已经在国家工程或项目中发挥作用。既为企业自身带来了获得经济收益、提升技术实力的机会,更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北京市会充分引导我市商业航天企业发挥好自身优势及特色,积极参与到国家有关工程项目中来。
“南箭北星”产业布局形成,首创商业航天发射保险贴费政策已连续四年实施
记者提问:
早在2021年1月1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就编发了《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目前,该政策印发实施3周年,取得了哪些成效?
回答:
《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简称《若干措施》)是全国首份专项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专项政策。自《若干措施》发布以来,北京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目前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较为齐全的产业生态和发展要素,《若干措施》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市场主体进一步活跃。目前,北京商业航天企业覆盖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地面设备制造、运营与应用服务全部环节,产业链独具特色,已经形成蓬勃发展的“南箭北星”布局:经开区、大兴区集聚商业火箭研发制造企业,形成“南箭”产业集群;海淀区集聚众多商业卫星制造、测运控和运营企业,形成“北星”产业集群。近30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行业机构评选的2023年度国内商业航天30强中北京占据14席,位居首位。2023年,我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企业共实施13次商业发射,全部来自北京。
二是市区两级政策体系初步形成。自《若干措施》发布以来,经开区、大兴区、丰台区陆续发布《支持星箭网络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市区两级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充分展现了市区两级对于商业航天产业的重视与支持。针对商业航天产业的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我局和市财政局立足降低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首创了商业航天发射保险贴费政策,现已连续四年实施补贴。
三是产业发展创新成果丰硕。近年来,“北京三号”和“四维”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实施组网,微纳星空“泰景”、航天宏图“女娲”系列多颗光学或雷达遥感卫星入轨运行,国电高科“天启”窄带物联网通信星座逐步扩容。银河航天通过“单颗试验星-技术验证星座-平板式卫星”“三步走”工程实践,逐步实现柔性太阳翼、毫米波多波束数字载荷、多星堆叠发射等关键技术突破。
天兵科技“天龙二号”成为我国首款发射成功的民营商业液体火箭;中科宇航“力箭一号”大推力固体火箭“一箭26星”刷新我国一箭多星记录;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实现民营火箭发射“九连胜”,开启高密度商业化交付新阶段;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星际荣耀“双曲线二号”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验证火箭首飞及复飞试验任务圆满成功,这也是国内首次开展液体火箭全尺寸一子级的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我市商业火箭企业目前也在可重复回收利用火箭领域深度布局,预计2024-2025年可取得关键突破。
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支持政策,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支持
记者提问:
海淀区是“北星”产业集群的代表,海淀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回答:
海淀区商业航天产业涵盖了除火箭研制外的商业航天全部产业链环节,包括卫星及终端设备研制、卫星测运控、卫星运营与应用。
近年来,海淀区商业航天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企业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业务模式逐步清晰,行业领军企业逐渐显现。
据与海淀区交流了解到,海淀区未来将聚焦卫星互联网源头创新、北斗及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升级、场景应用示范三大定位,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区内的商业航天产业链条,扩大商业产业集聚空间,促进商业航天产业与区内的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探索商业航天应用的新路径和新市场。
记者提问:
2023年12月初,经开区商业航天领域的企业5天内3次成功发射火箭,备受各界关注。目前,经开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回答:
目前,经开区已聚集了五十余家以航天为主业的企业。经开区商业航天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火箭企业聚集度高。目前我国成功发射的商业运载火箭型号中,大部分型号的研制企业均位于经开区。
二是商业航天企业领域广。除了运载火箭企业,经开区还拥有高超声速飞行器、火箭发动机、卫星制造、卫星应用、航天材料、航天机电制造、航天技术应用等各领域企业。
三是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2023年,取得了全球首款成功发射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我国运载火箭首次在南海海域执行海上发射任务、我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我国首次开展液体火箭全尺寸一子级的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等多项创新成果。
四是将在产业聚集发展和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上继续发力。经开区在瀛海镇规划了商业航天主题城市,占地1.65平方公里,计划建设空天街区,打造商业航天产业聚集区。并筹划建设“北京火箭大街”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项目占地近百亩,包括共性技术研制中心、共享航天试验中心、共享航天制造中心等平台、展示中心及企业孵化空间。功能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条。
记者提问:
近期,经开区宣布将通过城市更新,在亦庄新城瀛海镇筹建“北京火箭大街”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上述基地如何助力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
回答:
据与经开区交流了解到,经开区将在瀛海镇规划建设空天街区,带动商业航天产业进一步聚集发展,“北京火箭大街”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正是空天街区的重点布局内容。
项目计划涵盖共性技术研发、共享航天试验、共享航天制造、展示中心以及企业孵化空间。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将开展商业航天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供创新供给。共享航天试验方面,将搭建共享航天试验平台,涵盖试验设施十余项,为航天企业提供运载火箭、卫星等的研制试验服务。共享航天制造方面,将开展星箭关键部件智能制造,满足工业化创新设计制造需求。展示中心方面,将设置商业航天成果展厅,展示产业发展成果和商业发射实况,并开展商业航天主题文化活动。
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商业航天企业创新效率,降低科研生产成本,加快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进程。
记者提问:
下一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针对商业航天还有哪些政策支持?
回答:
在《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及我局商业航天发射保险贴费政策基础上,我局计划在现有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支持政策,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支持,此项工作已经在推进中。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