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1. [索引号] 110069/ZK-2019-001274
  2. [主题分类]
  3. [发文机构] 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 [联合发文单位]
  5. [实施日期] 2023-03-08
  6. [成文日期] 2023-03-08
  7. [发文字号] 〔〕
  8. [废止日期] 2023-03-08
  9. [发布日期] 2023-03-08
  10. [有效性]

2022年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字体:打印


2022年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3月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从企业诉求出发,坚持纾困培优并举,通过政策惠企、金融暖企、创新强企、服务助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有效提升本市中小企业的获得感、认同感和满意度。

一、本市中小企业运行情况

2022年,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方面困难挑战。本市连续出台《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稳经济45条)《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中小企业18条)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各部门各区加快各项措施落地,本市中小企业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一)企业数量稳中有增,发展梯队渐趋完善

2022年全市累计新设企业24.68万家,同比增长3.72%,在营企业186.5万家,共有中小微企业185.18万家,比2021年同期多19万家。累计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6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4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8家,“隐形冠军”企业32家,中小企业渐进培育、梯次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

(二)惠企政策落地见效,生产经营趋稳向好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陆续落地,中小企业趋稳向好态势逐步显现。从统计数据看,2022年1-4季度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025.5亿元,同比下降3.3%。从抽样调查数据看,9月份2380家样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稳中向好,工业企业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比上年同期升高9.7个百分点,工业产成品同比增长9.1%,融资信贷需求回升,期末借款余额同比增长25%。

(三)重点企业表现突出,专精特新特征明显

本市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表现出“高精尖、高研发、高成长”特点。超三成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于20%,超四成核心技术产品填补国际国内空白,超五成核心产品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近六成研发费用占比在10%以上,近七成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近八成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近九成企业研发人员占比20%以上。

(四)融资活动保持前列,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

截至2022年12月底,北京辖区共有上市公司461家,本年度实现IPO的企业43家,首发募资总额排名各省份第一。从融资规模看,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782.5亿元,同比增长2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1个百分点,有贷户数同比增长50.5%。从利率看,12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有统计以来新低,普惠小微贷款利率4.22%,同比、环比分别下降59个、21个基点。

二、政策供给

制定助企纾困政策。针对疫情常态化下中小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现实困难,接续出台《北京市关于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中小企业18条”、“稳经济45条”、《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及《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形成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合力,实现“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力求以精准暖政帮助中小企业克“疫”向前。

推进政策高效申办兑现。聚焦惠企政策“难找、难查、难报”等问题,优化北京通企服版APP功能,上线“2022北京市中小微企业帮扶政策一站直达”专区、开通“局处长讲政策”专栏,推动纾困帮扶政策统一汇聚、申报链接集中展示、政策全面解读。开展多维度、多渠道、广覆盖政策宣传触达,推送量累计超百万家次。上线“一体化”集成申报系统,实现“高精尖”资金申报、社保缓缴申请等10余项政策“一体化”集成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一站直达和快捷办理。

三、营商环境

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2022年全年新增免减退缓税费超2000亿元,其中,缓缴社保费和制造业中小企业税费200亿元以上。

大力推动房租减免。2022年全市房屋减租金额119.3亿元,惠及约7万家企业,各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均出台非国有房屋减租支持政策,减租金额超5亿元。市属、区属孵化器已全部落实房租减免,全市182家孵化器为4324家企业减免房租4.0亿元。

抓紧抓好物流保通保畅。发挥北京市智慧货运综合服务平台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系统作用,审核通过车辆22万辆。启用全国统一式样的《北京市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为近5000家企业提供审核服务10.3万次。建立市区两级重点企业“白名单”,保持2000余家重要首都功能性企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城市运行保障企业等生产经营稳定性和连续性。

提升企业办事服务水平。建成覆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办理,98%以上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开展北京市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组织进行三轮系统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建立“四位一体”投诉咨询受理渠道,密集调度相关部门合力推动拖欠问题集中化解,形成的“12345”工作机制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全年为1300多家中小企业化解欠款9.33亿元,排名全国前列。

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对涉企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及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抽查检查,推动向企业主动退款让利7400多万元,为企业减负总金额超1.3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近1.1万户。

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完善政府采购工程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支持预留中小微企业份额、给予价格扣除优惠等内容。2022年,我市政府采购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601亿元,占比超过八成,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四、金融支持

发挥贷款服务中心示范作用。整合升级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首次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补助政策,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政策覆盖面和便利度,给予贷款贴息或担保费用补助。加大贷款服务中心确权融资服务力度,优化工作流程,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予以确权”或“不予确权”的决定。截至12月底,贷款服务中心登记业务申请共68163笔,涉及金额约2841.2亿元。审批通过57668笔,涉及金额约2399.4亿元。

促进金融资源高效对接。建立“融资纾困直通车”工作机制,促进银企精准对接,组织主要金融机构已对862家企业发放融资74.3亿元。开展北京畅融工程,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举办融资对接活动,服务金融机构400余家次,对接企业3400余家次,参加人数超过1.6万人次。

加大引导金融资本力度。推动融资担保业务“降费率、调结构”,完成2022年1-6月融资担保降费奖补项目征集和资金拨付,惠及小微企业3840家次,2022年1-6月纳入政策范围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平均担保费率1.06%(不包含再担保),平均综合担保费率1.29%(不包含再担保),为近五年最低水平。

加强中小基金引领带动,坚持投早、投小、投创新,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支持初创期、成长期中小企业发展,全年累计投资81支子基金和6个直投项目,累计出资28.5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35.1亿元,放大倍数9.2倍,累计投资1330家中小企业,其中2022年新增投资109家企业。

五、创新发展

链主带动提升创新效能。探索建立“链主企业出题、中小企业答题”协同创新模式,围绕“高精尖”重点产业遴选20家链主企业,以“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中小企业聚焦产业链“短板”开展联合攻关,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成为“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严选软件、云服务等数字化服务产品,通过集采降价和服务券补贴惠及2000余家企业,节省成本近5000万元。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实施创新券政策,支持高校院所实验室与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展第一批46个创新券合作项目,印发实施中关村“1+5”资金管理办法,加快实施一系列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资金项目。

搭建创新合作平台。高质量举办HICOOL、“创客北京”等系列双创品牌赛事,26个项目入围第七届“创客中国”500强名单,入围数量全国领先。联合金融机构为参赛企业量身定制20多款成本低、额度高、放款快的专属金融产品,年参赛企业团队近5000家。

加强知识产权支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2022年支持158家企业为1452件专利上保险,补贴保费1500万元,保险保障金额超过20亿元。

六、服务保障

打造重点企业专属政策。出台《北京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专属政策,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本市获得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138家,国家级“小巨人”数量和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数量均位列全国各城市之首。实施专精特新梯队企业人才专项工作,通过人才引进、留学生落户、工作居住证三个渠道,首批支持594名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坚定企业在京发展信心。

加强重点企业上市服务。建立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服务库,征集入库专精特新企业481家。组织三批“走进北交所—专精特新工作坊”活动,持续开展企业上市、创新层晋层、新三板挂牌和拟上市储备“四大工程”,为全市贡献上市企业(43家)近6成(24家),成为上市主力军。

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累计认定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46家,集聚500余家专业服务商。精心组织“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服务活动,在创业辅导、投融资、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方面开展线上线下服务活动4000场,累计服务企业200万家次。

建设中小企业基础数据库。累计汇聚数据超19.2亿条,数据字段3813个。开发建设“北京市中小企业基础数据运行监测平台”,从市场主体、财务经营、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对中小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分区域、分行业、分专题可视化展示,向各区开放权限和账号,为各区各部门开展政策匹配、走访调研、运行监测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提升企业服务精准度。推动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市、区两级“服务包”机制。依托市区“服务包”“服务管家”开展防疫情、稳经济、助企纾困大走访活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恢复发展。

提高人才素质水平。制定首都技能人才“金蓝领”培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企业新型学徒培养方案,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生活服务重点领域和促进就业重点群体,注重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完成各类培训百万人次以上。

2023年,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纾困和培优两手抓,发挥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增强服务中小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举措,以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为主线,以政策、要素、平台、信息、服务“五个统筹”为抓手,进一步打通政策服务链,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持续加大优质企业培育,着力破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有效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能力和水平,促进本市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