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局规划计划

在2017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上的报告

来源: 研究室
发布日期: 2018-04-08 11:51
【字体:打印

  加快疏解谋发展  深化调整促提升

  谱写经济和信息化转型发展新篇章

  —在2017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上的报告

  (2017年1月23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伯旭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总结2016年工作,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动员全系统进一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一会儿,隋振江副市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落实。下面,我代表市经济信息化委报告工作。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疏解带动协同发展,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以信息化改善城市治理,圆满完成年度主要发展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初步统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均超额完成年度指标,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占全市GDP比重26.4%,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7%,利润增长5.7%,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8.2%,达到36.5万元/人,创历史新高。智慧城市总体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我市成为全国宽带普及示范城市,连续两年被评为亚太区领军智慧城市,“首都之窗”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榜首。经济和信息化各领域“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市制造业创新领导小组成立,高精尖产业培育政策措施更加完善,《<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从政策制定阶段全面转入行动落实阶段。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疏解退出,全面对接协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多点开花。牢牢把握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牛鼻子”的要求,细化疏解退出工作方案,会同市财政局出台“疏解整治促提升”引导资金政策。全年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335家,近四年累计关停1341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1200家的任务目标。组织开展违法违规排污及生产经营行为清理整治工作,通州、丰台等区主动扩大清理整治范围,全市共整治“散乱污”企业4477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减少5.7万人。加强顶层设计,发布实施石家庄(正定)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正定科技新城建设规划,签署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以及“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部省合作框架协议,深化三地在产业、信息资源、北斗导航位置服务等各领域合作。推动政策协同和机制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异地监管模式正式实施。加强产业对接合作。根据河北方面提供的数据,经初步整理,2014-2016年北京转移投资河北的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竣工、开工项目共计507个,涉及总投资5826亿元。加快合作园区建设。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签约新项目15个,开工建设7个。北京·沧州生物医药园签约北京企业53家,开工建设14家。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阿里数据中心投入运营。精进电动年产50万台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项目在正定高新区落地开工,北京现代沧州四工厂、三元新乐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累计推动20余家北京电商企业落户天津武清。启动建设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三地共同设立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共建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和应用感知体验中心。推进京津冀信用体系合作共建,实现三地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接。

  (二)深化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高精尖产业培育成效渐显。牵头制定创新型产业集群与示范区建设方案,出台高精尖产品目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目录、工业和科研用地项目供地联审工作规则等配套政策,中关村管委会出台了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和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市统计局研究制定了高精尖产业指标体系,顺义、怀柔等区率先实施产业项目全要素评价,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建设新型产业创新体系,成功争取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北京,全市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达119个、企业技术中心达71个,主动布局3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75家企业技术中心,配合市教委推动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之首。积极推动三大科学城建设,支持中关村智造大街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成功举办“双创周”北京会场主题展,推动昌平区成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区。高效运作高精尖产业基金,已设立15支子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35亿元。统筹推进28个市级高精尖重大项目建设,涉及总投资1628亿元。完成工业重点产业投资约386.5亿元,同比增长4.2%。全球首个5G大规模天线设备、国际唯一脊柱全节段手术机器人系统、打破国外垄断的糖尿病抗体新药等一批高精尖产品集中面世,京东方新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占有率接近4成,中芯国际28纳米产品产能达到2万片/月,小米手机核心芯片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北汽自主品牌第100万辆车下线,全市纯电动汽车产量增长1.7倍,高精尖产业正逐渐成为发展新动能。

  (三)加快结构调整,深化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在调整中提升,制定实施绿色制造实施方案、大数据和云计算行动计划、“互联网+制造”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实施绿色制造升级工程和京津冀联网智能制造示范行动,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引导存量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成立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建成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稳步推进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金山公有云等一批重大云应用加速发展。支持北人集团盘活腾退厂房,成功举办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推动纺织控股、金隅集团等所属传统企业向文化时尚、科技平台和环保企业转型。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支持超同步等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积极参与中国航空发动机总部建设,推动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在京发展,支持海淀、大兴、顺义等区军民融合园建设。

  (四)推动汇聚共享,促进信息惠民,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引领。坚持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政府效率、降低社会成本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尺,加快建设智慧北京。瞄准国际一流,围绕系统级最优目标,汇集众多高端智库和企业团队,初步完成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示范区顶层设计,规划水准达到国内领先。完善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实现4G网络城乡覆盖,完成铜缆网络光纤化改造,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提高31%,在395个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出台市级政务云管理办法,正式运行六里桥市级政务云,已迁移整合57个政务单位、162个信息系统,实现行政审批等领域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海淀等区依托自身政务云强化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加强智慧便民服务,启动实施路侧停车及车载智能收费管理信息化工程,“北京数字学校”成为中小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主平台,全市所有的三级医院和60%的二级医院开通了网上预约或APP挂号服务。依托“北京网”和“北京服务您”,整合10大类近千项便民服务,极大方便市民在线办事。拓展“北京通”卡服务功能,累计发卡1225.9万张,一站式政务APP“北京通”上线试运行,融合了20多种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累计发放“法人一证通”证书118万张,覆盖全市85%以上的法人用户,有力支撑了“营改增”、“五证合一”等业务开展。朝阳区发放首张电子营业执照,企业注册实现“无纸化”。全市累计建设星级智慧社区1672个,占社区总数的58%。加强社会信用管理,基本建成全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依法向社会提供了信用信息查询公示服务。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双公示”机制。推动45个部门签署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深入开展对严重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北京已连续四个月在全国城市信用环境状况监测中名列第一。

  (五)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清理规范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并转为行政许可事项,取消10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梳理并公布我委7类职权事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工商局、统计局等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工商登记材料共享促进政府部门协同的工作意见》和《制造业条目工商登记环节有关说明》,实现企业工商登记信息共享,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顺利、便捷注册。配合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市区两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协同审批管理。强化行政执法培训和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双随机”工作要求,推进监控化学品、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实现新的突破。深入开展涉企收费、涉企保证金清理规范工作。抓好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安全生产指导工作,加强无线电管理,联合相关部门打击“黑广播”、“伪基站”。圆满完成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假日无线电、通信和信息安全服务保障工作。

  尤为重要的是,全系统自身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好市委巡视整改工作,强化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抵制“四风”,深入治理“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从严从实抓好思想教育、源头治理、执纪执法等重点环节工作,落实“一岗双责”,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科学决策,加强政务公开,主动接受各界监督。聚焦中心工作,全面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外树形象,内聚力量。围绕新形势新任务,主动优化调整内设机构和职能,抓好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全系统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工信部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各兄弟委办局大力支持与帮助的结果,更是各区政府、开发区及广大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经济信息化委,对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疏解退出进入攻坚期,成片集中治理任务越来越重,涉及的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更加复杂,亟需有针对性地完善疏解方案和政策机制,加大统筹落实力度,实现更大突破。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政策创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同步发力的新阶段,需要下更大力气协调保障,优化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引导形成内生性的产业协同环境,要在产城融合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三是稳增长风险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偏小,工业增长主要依靠汽车产业单点支撑,亟需培育发展新动能。四是产业创新体系还不完善,系统整合产业创新资源的能力不够强,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化创新成果还不够多,体现供给结构优化的高精尖产品还未形成奔涌之势。五是全系统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能力还有待增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深层次发展问题的办法还不够多。我们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改革驱动、政策创新为动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到疏解非首都功能,实际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调结构、转方式,就是腾笼换鸟,就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就是改善人居环境,就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就是更好地履行作为国家首都的职责。尤其是对产业而言,疏解就是发展,我们要坚持将疏解与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动,通过抓疏解更好地推动发展,通过抓发展更好地促进疏解,切实做好在疏解功能中谋发展这篇大文章。要持续统筹落实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聚焦抓好疏解促提升,聚焦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优化供给结构和提升供给质量,聚焦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坚定不移实施“三四五八”行动计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要按照量化、细化、具体化、项目化的要求,坚持建首善、创一流、立标杆、树旗帜,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总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疏解功能谋发展,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创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推动实现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5%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5%,工业用新水零增长。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北京通”应用全面推广,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2017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统筹推进产业疏解,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市政府疏解腾退空间管理使用的政策意见,研究制定一般制造业疏解转移政策,优化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强化疏解政策的统筹协调和疏解任务的统筹推进,完成年度疏解退出工作任务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阶段性目标。

  加快疏解退出步伐。严格执行禁限目录,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修订落实污染行业淘汰退出目录,对目录范围内应退未退的企业开展集中清理,确保按期实现退出。加大工作力度,全年疏解退出500家一般制造企业,引导支持有发展需求的企业向津冀地区转移。完成2570家“散乱污”企业整治任务。会同市规划国土委等部门,全面清理整治镇村产业小区和工业大院。这里特别强调,以上各项工作,各区都肩负着主体责任,要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按照属地为主、层层落实的原则,尽快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切实抓好落实。特别是南部大兴、通州、丰台、房山四区,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相关工作。

  健全协同发展政策机制。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试验方案,强化协同创新政策的统筹规划,加强三地产业政策衔接,推动建立汽车改装车公告管理、质检互认等制度,加快药品生产异地监管政策实施,在曹妃甸等重点区域探索推进政策改革试点。统筹建立市区两级和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共建园区和产业转移项目统计监测,主动协调属地政府做好配套服务,实现企业有序转移、精准对接、健康发展。

  继续抓好园区共建。完善协同发展产业示范区体系,做大做强一批示范性强的市级共建园区,规划指导一批区级共建产业园区,引导支持一批市场主导的产业新城。推动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城建重工、金隅冀东装备等项目建设步伐,推动曹妃甸产城融合发展。促进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签约项目尽早建成投产。推进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中国数坝”。加快石家庄(正定)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发展,推动京津合作示范区产业发展,支持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特色化创新服务平台。探索在“4+N”合作平台共建一批创新创业载体。研究出台重点协会联系制度,调动协会商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真做好援藏、援疆、援青等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京沈产业合作,加强张承保特定区域的产业扶贫。

  推动各领域全面协同发展。加快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围绕科技冬奥、环保、交通等重点领域,探索大数据创新应用。持续推进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推动形成京津冀一体化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实施京津冀北斗卫星导航区域应用示范项目,促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联动发展。推进京津冀联网智能制造示范行动。加强政策协调、平台共建,推动京津冀信用体系、中小企业服务和信息化应用协同发展,带动京津冀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认真落实市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以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为重点,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扩大高端有效供给。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坚决退出低端无效供给,支持首钢集团化解外埠产能,退出处理危险废物以外的全部水泥产能。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支持企业实施100项以上绿色制造技改项目,推动建设10家绿色工厂、10家能源管理中心、1-2家绿色创新中心以及2-3家绿色(生态)设计中心,努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落实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工业设计、销售服务、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传统生产企业向总部研发、科技服务和文化创意等企业转型,优化提升总部经济。

  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制定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指南,指导推动各区进一步明确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优化高精尖产业空间布局。开展八大专项产业领域标准体系研究,加强设计、材料、工艺、检测等标准衔接,创制高品质产品。整合各方资源,主动布局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龙头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园、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高水平筹办2017年软博会,吸引一批龙头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落地发展。推动工业文化发展,总结应用第十七届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大赛成果,弘扬工匠精神。各区要结合自身优势和重点发展方向,创新项目落地政策,提前做好空间储备,“一企一策”配套一揽子服务,抓好项目建设。

  提升高端有效供给水平。继续落实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加强监测分析和精准调度,确保实现年度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抓住智慧城市、新机场、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带来的重大市场需求,支持本市企业借势发展。着力推进雾霾防护、污水处理、垃圾消纳等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打造一批价格亲民、群众满意的拳头产品。推动电子信息领域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运营工作,支持企业开展公共安全信息领域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编制本市《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落实外贸稳增长各项措施,加强工业出口监测调度,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探索在沿线国家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推动本市工业和信息服务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各企业要加强市场分析,紧跟发展变化,主动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落实国家要求,取消环评等审批前置条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加强市区两级审批项目跟踪监测,完善各区经信部门投资审批项目月报制度,加强协调调度。配合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力推行网上审批。继续推动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做好我委权责清单的动态更新和公开工作,实现全系统“双公示”。梳理公共服务事项,编制统一规范的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

  (三)加快产业创新发展,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落实创新型产业集群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加快构建新型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产业项目组织推动,年内形成2个千亿级高端引领型产业集群、5个市场占有率领先的高精尖产品,让北京的创新资源和重大创新成果切实落地。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体系。搭建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载体,支持企业集团在京津冀合理布局研发、孵化、制造、售后等环节,形成协同创新产业链。编制北京企业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分布地图,推动企业开展海外技术并购,形成50个左右海外研发节点。加快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在石墨烯、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创建10家左右产业创新中心,争取新增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按照新标准创建100家企业技术中心。制定市级工业设计管理办法,加强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加快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中小企业双创服务。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协同,实现各区窗口平台、产业集群平台互联互通。会同相关部门摸清全市各类创新创业载体底数,优化创新创业载体布局。发布实施《北京市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成长的若干措施》,培育壮大一批中小企业。

  优化产业创新要素配置。加强市区两级联动,完善项目落地协调机制,优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配置,加强对高精尖项目的重点保障。整合政金企智多方资源,促进国有和民营资本融合、产业和金融资本融合,健全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优化高精尖产业基金布局,统筹高精尖基金、中小基金、工美基金,用好国家和市、区相关产业基金,探索建立满足高精尖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资金需求的基金支持体系。围绕重大项目资金需求,研究母基金股权直投方式。聚焦产业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与国家相关投资平台、外省市政府引导基金以及北京市各区国有投资公司的联投联动。推进高精尖企业投贷联动试点,推动战略合作银行组建“银团”,为高精尖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企业债、融资租赁等全方位融资支持。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大工程和大项目为牵引,重点推动八大专项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对接强基工程、产融试点、双创示范等国家战略,启动健康大脑、大数据深度学习等3-5个引领性大工程,在14纳米集成电路工艺装备、汽车动力电池等方向布局30个左右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城-区”对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在三大科学城与各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制定亦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支持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支持丰台区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等特色产业发展;支持石景山区打造全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支持房山区建设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和北京圣谷智汇医学检验所(基因测序)等一批高精尖项目;支持通州区汇集高端创新创业要素,为城市副中心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提供支撑;支持顺义区推动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发展,加快中国科学院联动创新产业园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等建设;支持延庆区建设冬奥会零碳排放试验区及能源互联网产业示范区。

  (四)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把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摆在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突出位置,落实好“互联网+制造”指导意见,聚焦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培育融合发展新生态,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工信部即将出台的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指导意见,绘制本市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分行业遴选申报一批贯标示范企业。大力推广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行业应用示范,加快突破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的系统解决方案,组织实施重点领域智能化提升、产业组织模式培育、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等六大行动,实现我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提升5个百分点。

  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启动实施“智造100”工程,支持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组织实施20个左右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支持标准团队搭建试验验证平台,合作开展10项左右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标准研究。高水平筹办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亦庄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产业创新基地和海淀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京仪集成电路洁净机器人、北航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成套装备等项目建设。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贯彻落实中央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和央地合作。利用好在京军工集团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不断发掘高精尖技术和产品,促进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推进石墨烯、航天云网、超材料等领域项目合作,推动中国航发创新链建设,促进中船工业海洋装备创新园、顺义航天产业园、中车北京基地、中航通飞“爱飞客”综合体等项目实施。

  (五)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加强信息惠民服务。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作为破解“大城市病”、提升市民获得感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在智慧民生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加快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完成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规划和行政办公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高质高效实施好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推动设立智慧城市发展基金,促进政企协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智慧北京建设。完成行政办公区政务云中心机房等工程,启动电子政务内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做好信息化系统迁移工作,保障首批搬迁行政单位入驻。加快综合管廊、政务大数据、窄带物联网应用等建设,在全国形成新的引领示范,将副中心建成全国智慧城市样板。

  全面推进“北京通”实现整合突破。推动各部门、行业领域公共服务与“北京通”深度对接,新增发放“北京通”卡500万张以上。完善“北京通”数据服务平台功能,推进全市各类公共服务数据的后台整合和汇聚,建立健全相关数据采集及服务的标准规范。加强“北京通”卡与“北京通”APP的线上线下贯通,建成卡与APP融合的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政务服务。完善法人“一证通”功能,作为法人应用整合接入“北京通”平台,持续推进数字证书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印发《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汇聚管理办法(试行)》,强化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功能,加快配套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建设。重点在交通、环保、人口以及产业发展等领域,实现行业大数据应用的阶段突破,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对社会数据的采集,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努力营造政企协同、数据融合的大数据生态。切实加强数据管理,加大数据共享、汇聚、开放的考核力度。

  深化智慧政务和智慧民生融合发展。编制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推动“一号一窗一网”全面深入落地,实现80%的涉民服务网上办理。加强六里桥政务云和密云灾备云建设管理,完成通州政务云建设,形成“两地三中心”的市级政务云部署格局。落实好市级政务云管理办法,推动除公安、安全系统外,新建系统全部上云、已建系统加快迁移。深入落实云计算和大数据行动计划,加快实施云计算“祥云工程”3.0版,推进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智慧化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提速降费”。在“全光纤网络城市”基础上,推动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提高到15兆。推进4G网络深度覆盖,启动5G试点工作。新增400个公共场所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推动市级与海淀、亦庄等区级免费上网平台相互认证。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和新技术发展等需求,对政务专网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推进政务物联数据专网运营模式改革。

  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地方立法,推动《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使用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完善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的整合机制,实现与市场监管和审批的重要平台统一对接。扩大公共信用信息征信范围,实现与社会面信用信息的对接协作,逐步形成覆盖社会成员的完整记录,全面开通信息主体申请查询公共信用信息的便民服务。深入推进统一代码制度和“双公示”机制建设,实现存量机构全部换发加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新照。落实本市联合奖惩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各行业领域的典型守信主体红名单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

  做好网络安全监管和保障工作。推进建立信息安全多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强化安全风险通报,加强政务云、大数据、城市运行、工控系统以及副中心智慧城市等重点方向的安全支撑和服务保障。开展应急演练,抓好新修订的无线电管理条例落实,确保全市重要政务信息系统和网站不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全力做好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活动期间的无线电安全、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

  做好全年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抓好自身建设,提高履职水平。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向核心看齐,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厚植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基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加强行政执法,各区经信部门要切实担起属地执法责任,实现市区两级经信部门行政执法取得新突破。继续完善全系统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体制,依法依规推动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安全生产指导工作,加强军工与民爆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三是着力加强战略研究。将谋划具体项目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相结合,将做好本系统工作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相结合,开展专业化、针对性、综合性的政策研究,提高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的战略谋划能力。继续举办好推动高端产业发展专题研讨班。四是不断加强工作统筹。牢固树立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推进市区两级创新资源、信息资源、疏解资源的统筹利用、统一布局,形成工作合力。积极采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各项工作。五是着力增强担当意识。要担负起新一年任务与责任,必须鼓足干劲、振奋精神,必须保持良好、饱满的精神状态,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在操作上都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稳与进关系,问题不回避,任务要完成,推进要平稳,将工作做细做到家。六是切实加强宣传引导。注重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利用主流媒体,多渠道宣传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建设成果和典型经验,深入解读重要政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同志们,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撸起袖子加油干,谱写经济和信息化转型发展新篇章,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更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春节将至,提前给大家拜年,祝大家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